政协委员徐晓兰:建议基于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页    行业新闻    政协委员徐晓兰:建议基于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的问题,今年,她建议基于工业互联网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

 

 

谈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去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

 新京报: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如何?

徐晓兰: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推动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高质量外网,应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的企业内网,已经覆盖300个城市、连接18万家工业企业。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在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已经超过70个,多层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万个,3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钢铁、交通、能源、物流等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

据测算,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带动就业人数131.29万人。

新京报:工业互联网下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生态基础。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开展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用工量和压缩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各环节的工作效率。

同时,工业互联网可以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带动技术高端化、产品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催生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

新京报:工业互联网发展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晓兰:我国工业互联网开局良好,但产业基础并不牢固,核心技术能力和生态掌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仍面临较高壁垒。

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工业网络标准、技术、产业基本被外商掌控,且标准众多、互通性差;工厂外网络主要依托公共互联网,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和高可靠的要求。

在全球引领能力方面,我国缺乏类似GE、西门子等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企业长远布局能力薄弱,自主可控并引领国际发展的能力不足。

另外,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资源要素投入力度不够。我国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投入相比于国外领先企业差距很大。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涉及工业、IT、通信等领域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复合型人才以及大量新型技术工人缺口巨大。